陳列之于品牌,如同造型之于個人,當人們穿衣服不單是個人形象建立這么簡單,而是自我哲學和文化認同的表達時,陳列的意義也隨時代發(fā)生了變化。
陳列之于品牌,如同造型之于個人,當人們穿衣服不單是個人形象建立這么簡單,而是自我哲學和文化認同的表達時,陳列的意義也隨時代發(fā)生了變化。
將設計師的理念貼切的展現(xiàn)于人前,將品牌理念植入人心,建立起消費者和品牌文化的聯(lián)系,這就是他作為陳列師時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
尹航,一個典型的“追夢人”,不過他的夢里不是彩色泡泡,而是一針一線密密縫制的布,結(jié)實的包裹著這個“大男孩”對美好的憧憬。
做兼職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陳列師,他被工作時的他們強烈的吸引了,他們留著長發(fā),裝扮前衛(wèi),在店里搬搬弄弄,然后騎著摩托揚長而去。
他們是誰,他問店長,視覺陳列師,店長說。
也許源于自小喜歡整理物品的習慣,他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職業(yè),如同策略型游戲突然有了攻略,一切都有了方向。不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不能只看賊吃肉,也得看到賊挨刀。通往聚光燈的職業(yè)背后總是有很漫長的路。
陳列師是一個要求實操能力高于理論的一個行業(yè),所以不會一開始就給新人施展拳腳的天地。他清楚這個道理,于是開始了他“一針一線的編織”。從在快銷地區(qū)店鋪做陳列工作,到為全國多個城市店鋪做陳列調(diào)整與員工培訓,他經(jīng)歷了踏實又杰出的
兩年。
他知道,除了服務于進店的消費者,陳列師還應該能更好地展示一個品牌所想要傳達的內(nèi)容,于是他換了更能滿足他提升需求的工作環(huán)境,在原有的工作職能上,又負責了品牌《陳列指引》的制定、新品訂貨會的策劃與執(zhí)?……
又經(jīng)歷了兩年的沉淀,他去到了最想去的那家公司——I.T,做資深視覺陳列師,合作了那些他想合作的設計師。
優(yōu)秀的人從不拒絕時光的打磨,為了尋求作為陳列師更高的可能性,也是抓住品牌更傾向于與個人合作——而不是溝通成本過高的團隊——這樣的趨勢,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為商業(yè)店鋪做主創(chuàng)設計,涉及到店鋪燈光設計、櫥窗設計、VI系統(tǒng)開發(fā),甚至是店鋪家具與道具的開發(fā)。
在早期接觸到行業(yè)時,他就發(fā)現(xiàn)歐美的品牌陳列傾向服務于營銷,而亞洲的品牌陳列更傾向展示,在他看來,只有展示是不夠的。真正的陳列,要做到將營銷思維和手工技法相結(jié)合,陳列師還要有跳脫于表象的能力,他們想到的和消費者應該是不同維度的事情。
同時,陳列師要有足夠的精力與敏銳度去刷新對時尚的認知,還要具有非常強的動手能力,以及對公司或消費者有足夠的責任感。
于是,中赫時尚《視覺營銷陳列設計》講師這份工作對他來說便成了挑戰(zhàn),如何將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與理念全部分享給學員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并不希望只是分享那些生硬的技巧與規(guī)則,而是想要帶給大家一種啟發(fā)——能夠讓學員懂得如何面對不停變化的時代、行業(yè)、審美,如何通過技巧和想法展示一個物品或品牌精神。
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電商的興起,造成了很多實體店摸不到頭腦,人們也一直在摸索著,線上和線下如何配合去營銷才能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他想分享的東西。線上對線下的沖擊有多少,作為陳列師該如何應對,他有自己的看法:無論線下作為展示和庫存,線上進行銷售也好,還是線上作為展示,線下作為體驗,線上和線下的界限勢必會逐漸模糊,營銷模式也一定會日漸平衡。
啟發(fā)大家從根源上去理解如何去將產(chǎn)品通過營銷的思路與受眾聯(lián)系到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