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服飾造型搭配的文章中,有讀者提到“在日本地震后,性冷淡風格流行了很久”。其實在“性冷淡風格”出現(xiàn)的背后,有很多因素造就,也讓我們認識到日本人民擁有的獨特風格和思想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在前期服飾造型搭配的文章中,有讀者提到“在日本地震后,性冷淡風格流行了很久”。其實在“性冷淡風格”出現(xiàn)的背后,有很多因素造就,也讓我們認識到日本人民擁有的獨特風格和思想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性冷淡風”?」
“性冷淡”是一種遠離熱情、張揚與性感的審美風格,“性冷淡風”意味著極簡、質樸、安靜、素雅、淡漠、疏離、節(jié)制、理性、堅定的氣質。英文翻譯這個詞為“Normcore”,它是由normal和core組成,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看起來很普通其實很有料,簡約卻不簡單。
二戰(zhàn)后,杉浦康平、田中一光和安藤忠雄等日本設計大師將西方的極簡主義融入到設計中,并加以發(fā)展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性冷淡風”的日本設計。此風格的運用涉及廣泛,從服裝、平面、家居到建筑都被影響。
安藤忠雄作品
田中一光作品
「克制之美源于貧窮匱乏?」
在談到日本設計中的質樸素雅的味道,一定要提到侘寂(wabi-sabi。)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是指樸素又安靜的事物。它的流行,是因為以前的日本是一個貧窮而且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并且佛教思想的深入,令他們無可奈何中形成了一種化苦為樂,亂中求靜的心境。
其實60年代的日本,GDP增速連年破10,那時候并沒有什么人談匠人精神、質樸簡約,也沒有無印良品。因為60年代西方國家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日本藝術在這輪繁榮歲月中也得到了極大發(fā)展。誕生了裝置主義、未來主義等很多藝術流派,而極簡主義混跡其中還只是一個很小眾的流派。
如果日本的經濟一直是這樣蓬勃發(fā)展,可能現(xiàn)在那些代表了日式審美的品牌也不會存在了。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經濟大倒退,此后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從1991年到1994年,優(yōu)衣庫從兩家店開到100多家店,其賣點就是便宜。無印良品雖然早在83年靠著逆潮流和優(yōu)良的設計早早有了批死忠粉,但大速擴張也是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后。其口號一開始是“便宜有理”,但神奇的是它后來成功的將便宜的東西賣貴了,這無疑為只想買便宜東西的日本人注入了一種民族氣節(jié)。
后來還出現(xiàn)了斷舍離之類的理念,節(jié)儉從被迫的生活變成了主動的選擇。日本人在這些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高度的節(jié)儉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又想起自己的祖宗也是窮且堅毅,仿佛回到了自律威嚴的武士歲月。所以說,日本歷史上的克制之美是完全建立在貧窮匱乏的物質生活之上的。
「對自然的尊重」
日本“性冷淡風”除了我們日常穿著的服裝之外,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建筑設計了。
很多人以為,落地窗這個東西是西方人發(fā)明的,但其實不是,落地窗是日本在接受了西方建筑理念之后,自己發(fā)明出來的。其目的就是,即使是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中也要盡量去貼近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
如果有人去過日本古代的和室,一定會覺得非常簡陋,即使是世家大族的宅邸也沒有特別繁復的裝飾。這是和室的特色,日本和室最初來自于中國的建筑理念,后來被本土化,更適合日本這片土地。房間內部沒有功能的劃分,也就是沒有臥室、書房、餐廳的區(qū)格,空間之間只靠薄薄的隔斷分開,如果家中來客聚餐,撤掉隔斷就是一個大開間。雖然房間內部被隔斷分開,但能看出日本人對于想回到自然懷抱的渴望,力求簡約無限度地靠近自然。
毫無疑問,日本所有的設計與審美的出發(fā)點都來自于對自然的尊重,回歸自然的渴望。這是因為 ,日本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自古以來,就對大自然充滿著敬畏,甚至渴望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在目前中國所經歷的災情面前,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深刻思考,面對自然,面對其它生物,應該同樣懷抱敬畏之心,和平共處。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要做到健康的心理疏導,堅信強大的中華民族也終會迎來曙光照耀這片大地!
中赫時尚2020年時尚學院3月中旬課程已全面開啟預約通道想要提升專業(yè)能力的小伙伴可以掃描文末二維碼,進行咨詢。